出口企业面临汇率灾难
具有明显行业特殊性的大型成套设备和工程承包企业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大。
机电行业协会项目协调部主任韩胜坚表示,成套设备行业的特殊性在于订货周期长,收汇过程长。短期需要1-2年,中期需要2-4年,最长可达7-8年。
年至年,成套设备出口企业订单约亿至亿美元。这些订单只能在中长期内收集。
如果人民币每年升值1%,企业将损失近120亿元。如果升值5%,将损失600~700亿元。
“从那时起,成套设备行业的出口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短期内,人民币今年的升值直接吞噬了成套设备企业的利益。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吞噬了整个成套设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韩生建说,“如果失去了市场,就无法谈论复苏和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些企业表示"
升值对我们没有压力。”
这类企业基本上集中在两类,一类是加工贸易,俗称“两头出”,由于出口产品的原材料是进口的,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几乎可以在一对一之间对冲。
另一类是利润回报高、产品同质性低的高端产品,这些高端产品位于同类产品金字塔的顶端,注重差异化和功能化,以区别于其他“兄弟姐妹”。
“如果我只生产普通的踏板车,也许我现在睡不着。”广东摩托车制造商杨先生的产品与普通踏板车不同,
但越野摩托车和娱乐摩托车的摩托车运动爱好者,主要在北美和欧洲。
生存之道
高培坤告诉《国家金融周刊》,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直接提高商品出口价格;;二是挖掘企业自身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三是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转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
目前,中国服装出口行业95%以上的企业生产中低端OEM产品,
他们与外国制造商的议价能力非常弱。“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高培坤说。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意味着失去订单和市场。
“家电行业的议价能力也很低,这与国内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产能过剩有关。”机械电子商会家电产业司司长刘永强表示,表示全球80%的空调容量,
超过90%的激光视盘机容量和超过40%的冰箱和洗衣机容量在中国。
一些企业还选择其他方式挖掘自身潜力,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一位人士表示:“一些企业通过取消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代理环节来降低成本。”。年底,广东部分机电产品企业开始赴欧美参加交易会,通过参展直接寻找客户。过去,这种联系大多由台湾代理商完成。
上述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王先生说,他的企业每年投资50万至60万元,将营销模式从代理转变为直销。在上一个增值周期,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赢得了一些美国客户,这种布局主要针对欧洲市场。“春节前,来自欧洲和中东的客户开始直接联系我们,”王先生说。
此外,将生产链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
然而,企业在利用金融产品寻求套期保值方面进展缓慢。
目前
出口企业利用金融套期保值产品规避汇率升值风险的操作很少。例如
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约为9.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其特点是覆盖率低,服务网点少,市场整体承保能力低。
高培坤说:“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对冲产品种类少,溢价率高得离谱。”。
对此,陈乃兴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此类金融产品过于复杂,
如果老板不理解,他会直接避开他们,而培养中小企业财务意识的金融服务仍然跟不上。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进出口总司司长刘春表示,一些机电企业希望银行给予企业“提前借美元结汇”的优惠政策推动人民币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结算。鉴于出口合同期限长,大型成套设备回收时间长,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政府的回应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天永向国家财经周刊提供了一份有趣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通过对上一个升值周期内企业意愿的调查,可以发现高达59.9%的企业更愿意通过“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升值方式坚持出口。经常被舆论批评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的企业仅占10.5%。
这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愿意在升值的压力下,采取积极的、根本性的方法来提高其长期竞争力。
正如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所说,政府不仅要研究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要研究人民币升值后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如果有政策无法实施,将导致企业独自承担升值的困境。
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办法是地方政府要真正深入企业,,
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支持越详细越好。
张燕生介绍,以宁波市为例,在上一轮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只要企业能够获得出口订单,宁波市政府将利用自身财力及时对企业进行退税补贴。
这使企业在接到订单后能够立即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当地市政府为每个企业印制了7~8份100个问题,
其中明确描述了企业应对升值的各种方式以及如何寻求政府帮助的过程。
张燕生表示,“如果能出台一系列类似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挖掘潜力,升值的影响将会减弱。”
此外,陈乃星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适应性,“如果人民币升值过早、过快,中小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更大的损失,以应对一系列升值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