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避税规则能否遏制避税浪潮,新规则尚未出台,质疑频频。对于受控外国企业(CFC)的反避税条款,一些专家指出,该条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争议。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增加这一条款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更多企业的海外发展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税法和新劳动法同时实施,使长三角许多企业感受到成本上涨的压力。据悉,《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税收特别调整的相关实施细则预计将于4月中旬出台。《细则》的反避税力度比以往更大。对于长三角地区众多台资、外资企业而言,新《细则》具有一定的反避税针对性。
避税新动向
早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有关专家就预测,随着两税合并,,
外国和国内企业的避税将出现一些新趋势。
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在避税港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通过避税港进行全球营销,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与此同时,专家预测,香港很可能成为内地企业首选避税天堂。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由于新税法中内外税一体化的影响,避税手段可能更加复杂和隐蔽。其中,,
利用跨国公司或多家海外关联公司的优势增加销售环节,从而减少中国当地收入的避税行为可能会加剧。
不出所料,新税法实施不久,许多避税企业开始出现。最引人注目的是郭台铭的鸿海集团。3月中旬,该集团宣布将通过转让100%股权,将中国大陆的所有再投资业务转让给香港控股公司。
鸿海毫不掩饰地表示,其一系列变化主要是为了应对内地已经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内地的商业投资结构,
并在内地对香港税收优惠的帮助下减税。鸿海将这一行为解释为合法避税,并表示,
已有10多家公司从事类似的避税活动。
企业又在动了
近两三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台资企业开始转移。许多台资企业选择搬迁到政策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都经历了台资企业集团的搬迁。
据台湾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蔡洪明介绍,
台湾制造企业在大陆的利润率通常只有5%左右。税收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自然会给这些利润微薄的企业带来压力。随着新税法的实施,台资企业面临着不断上升的税收成本。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移民即将开始
事实上,今年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记者采访了上海一家台资企业的董事长张先生。他的企业主要为在大陆发展的台资企业寻找台湾人才。他说,事实上,仍在长三角的台资企业是实力雄厚的企业,,
几年前,以合同制造为主的企业已经迁出。不必担心台湾企业再次大规模外迁。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李飞也表示,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传统台资企业已经从“引资”转向“引资”,这使得留在上述地区的台湾企业往往是技术含量更高、服务能力更强的企业。
此外
与鸿海集团类似的台资企业拥有相对成熟的会计制度,并有自己的一套快速应对新税收政策的措施。普华永道官员表示,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将提供类似的合法避税服务。
增加企业负担
据记者了解,"细则"的出台可能对这些新的避税趋势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特殊税收调整实施细则》草案建议实施受控外国企业(CFC)的反避税规定而按照国际惯例降低关联企业认定门槛,将对上述避税行为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事实上,新规则尚未出台,质疑也频频出现。关于受控外国企业(CFC)的反避税规定,一些专家建议,
这一条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争议。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
增加这些条款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不利于更多企业在海外发展。
关于避税问题,学术界和业界一直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楚敏伟教授说,为了最大化利润,企业避税是无可非议的;政府采取反避税政策来保护税基,这是政府的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避税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翟继光,,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私营企业税法研究室主任认为,一些大企业避税的影响不仅仅是其中之一,还可能对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或引发其他企业的连锁反应,香港企业甚至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当鸿海集团在内地的企业突然从台湾企业向香港企业转型时,其强大的会计规避行为仍然引发了行业内的纠纷。
一方面,企业的营利性,另一方面是国家税收的需求;一方面
企业不断寻找避税空间;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填补这一空白。只要经济发展,税收和避税之间的矛盾似乎就无法解决。
高技术产业的需求较低
《反避税细则》将对长三角地区的内资和外资企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而言,新税法降低了企业避税的要求。
新税法的规定继续向高科技产业倾斜,软件、动漫、信息等行业仍享受15%的优惠税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
新税法在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春节前召开的全国企业工作会议上,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被确定为今年企业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其中,吸引外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外资区域布局,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已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工作。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事务经理卢波,
指出利用外资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效益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从长远来看,政策调整对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所得税法和新目录的出台明确指出了积极鼓励外商投资的具体地区和行业。外资企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高度重视,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相应的战略。
一些专家表示,企业与其绞尽脑汁避税,不如从产业升级开始。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避税。这不仅是即将出台的细则的重点,也是新税法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虽然有人说避税和反避税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但政府也欢迎产业升级的避税。